2022年5月5日,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课程建设交流研讨会通过虚拟教研室在线平台成功举行。会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承办,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樊瑜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德玉教授以及来自40余所生物力学优势教学单位、顶尖医疗机构、出版社的70余位教学专家参加了会议,并就生物力学课程的虚拟教研室建设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李德玉教授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致辞,祝贺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正式成立。他表示虚拟教研室要贯彻教育部高教司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和协作共享,实现创新教研形态,加强教学研究,共建优质资源,开展教师培训的建设任务,探索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运行模式。教指委对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相信通过汇聚全国各单位老师的智慧,扎实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产教、科教融合”等举措,虚拟教研室定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方面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随后,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主任樊瑜波教授作工作报告。他结合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物力学课程的发展状况,详细阐述了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建设规划和教研室特色。他表示生物力学已成为进一步认识生命奥秘的关键环节,是孕育现代医疗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研发极端环境生命保障新技术的重要支撑。生物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将立足交叉科学的特点,着眼于医学、理工和体育等不同类型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特色差异,结合生物力学经典理论和前沿发展,建立“科教、产教融合”和“资源共建、共享”的现代化教学平台,探索生物力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智能+”时代多终端学习新模式、青年教师培养、医工融合类学科教学理念、虚拟实验平台建设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军事科学院的张西正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的刘志成教授、重庆大学的侯文生教授、浙江大学的季葆华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的乔爱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龚晓波教授、同济大学的牛文鑫教授和四川大学的陈宇教授等专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提出了宝贵建议。大家形成共识,将依托生物力学虚拟教研室平台,探索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方案,组建一流教学团队,携手推动我国生物力学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