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告 > 本科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中国青年报》报道我院2012级优秀本科毕业生——孙睿晨:科研小忙人

    21岁的年纪,刚刚大学本科的学历,但言语间,已经能够感受到孙睿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累积,一个个听起来十分拗口的专业术语不断从她的嘴中冒出,这背后,是她大学4年从事科研的积淀。

    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在孙睿晨看来还要得益于高中时期的学习,孙睿晨高中时就读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这让她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加上父母都从事科研工作,耳濡目染让她从小痴迷于科学研究。

    从小就成绩优异的孙睿晨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初入大学校园,不少同学正忙着享受高考厮杀后的轻松,孙睿晨却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

    大一时,孙睿晨就开始坚持阅读每期的《Nature》和《Science》杂志,最初是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后来干脆自己订了这两份杂志。虽然杂志中有很多专业性的英文词汇,一开始读起来有很大的难度,但孙睿晨还是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有一些体会或是读懂了相关的原理就会令她十分兴奋。

    “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成果的展现,而看不到研究的过程”,大二时,孙睿晨给本学院的戴克胜老师发邮件,申请进入其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她强烈的科研愿望受到了戴老师的欣赏,面试过后,孙睿晨如愿以偿,开启了自己从事科研的第一步。

    “老师还有自己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所以很多时候自己要主动去想去做”,在半个学期的科研训练中,孙睿晨一有时间就跑到实验室,即使是在和师兄师姐的沟通中,她都认为自己学到很多。

    2010年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睿晨在网上看到了瑞士洛桑大学暑期科研项目正在招募科研学生,本来没抱希望的一次尝试最终却给她带来了惊喜,她被暑期科研项目录取,并在对方的全额资助下赴瑞士开展了8周的果蝇神经生物学研究,而她也是这个国际科研小组中唯一一名中国学生。

    在瑞士期间,孙睿晨进行了“一种新发现的化学感觉受体,在果蝇幼虫对味觉的感知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的课题研究。为此她进行了动物行为学的相关实验和研究,在特制的培养皿中,将野生型果蝇幼虫对该培养皿中的味觉刺激物的反应,与突变掉IR25a基因的果蝇幼虫的反应量化后进行比较与统计学分析。

    经过两个月的研究,孙睿晨的数据很好地证明了IR25a这个受体在果蝇幼虫对于感知环境中游离的谷氨酸根离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即野生型的果蝇幼虫能正常感知到环境中的谷氨酸根离子,而IR25a突变体不能,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她的课题在新的研究方向上做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并得到了洛桑大学教授们的认可。项目结束后,洛桑大学举行了一个报告会,将孙睿晨和课题组其他成员的科研成果做成海报进行了展示。

    “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外先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和不同国家的学生在一起学到了很多,他们的合作精神很强,而且很有牺牲精神。”瑞士洛桑大学的这次暑期科研项目,让孙睿晨收获的不仅是科研成果本身,更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互学习。而至今仍留给她很深印象的,是导师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空间,并十分尊重他们的每一个想法。

    有了上一次的成功合作,2011年寒假,她再次赴瑞士洛桑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实习,在5周内出色地完成了两个课题。

    虽然刚刚处于本科阶段,但孙睿晨却在科研上不断对自己提出要求,一旦有机会,她就会全力去争取,认真去对待,在科研上她闲不下来。

    孙睿晨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大家都非常友善。”实验室的其他科研人员,也都把她当做小妹妹一样照顾,这令她在生活中从没感到过孤单。

    2011年暑假,孙睿晨又获得了美国加州斯科普里斯研究所的暑期科研项目的全额资助,开展“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相关的细胞中小RNA105对于2号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2)的调控作用”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依然出色,并指导了整个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2012年新年刚过,孙睿晨就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的邀请,赴新加坡进行毕业设计,同时,她还在申请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对于将来,孙睿晨“不敢”有很高远的畅想,因为在她看来,生命科学是一个很宽广的领域,科研也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做。

    这个即将结束自己本科阶段学习、又从事了很多科研活动的“小忙人”,只是希望自己能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使基础科学能够更直接更有效地去服务社会。

详情参见:http://zqb.cyol.com/html/2012-02/20/nw.D110000zgqnb_20120220_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