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Biomedical Engineering)
    1.培养目标
    结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发展、具有领军、领导潜质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坚持“厚基础、重实践、高素质、善创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热爱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科学事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善于自主学习、具有较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突出生物、医学与工程的融合,主要面向医疗器械及航空航天医学工程,同时注重在专业环境、学科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但培养学生坚实的数理工程基础,而且掌握生物力学建模与仿真、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处理、生物材料制备与测试、生物医学仪器设计、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在国内国外继续深造,也可以在医疗器械、人工器官、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控制、生物电子、生物系统仿真、生物医学信息与仪器、航空航天医学工程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管理及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2.培养要求
    在品德和政治思想方面: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注重加强工程学科、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按一级学科设置培养基础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主要通过数、理、化、力学、计算机和外语等公共基础及医学、电子信息、图像及信号处理、机械设计、解剖生理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生产实习过程等能力的基本训练,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熟悉生物医学工程中各方向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过程设计及生产管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前两年半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拓宽知识面。后一年半按专业方向灵活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的比重,注重自主性实验环节,加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3.学制与学位
    学制4年,达到专业培养计划和学位条例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
    生物医学专业突出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注重生物/医学和工程技术两类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面向医疗器械产业及航空航天医学工程,侧重培养掌握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信号、图像处理及仪器、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等方面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学技术人才。
    5.培养计划总体结构
    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的总体结构如下: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 | 
|     | 公共基础类课程 | 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 | 专业 课程 | 实践类 课程 | 公共选修类课程 | 
| 自然 科学类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工程技术类 | 
| 化学、生物 数学、物理 | 史哲、体育、军事理论 思政课、外语、语文 | 工程类基础训练课 工程类概论课 计算机类基础课 | 专业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 专业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 | 学科竞赛、科研活动、军训、社会实践、 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学院路共同体课 校级公共选修课 | 
| 学分小计 | 32.5 | 30 | 6.5 | 57.5 | 13 | 21.5 | 10 | 
| 总学分:171 | 
 
 
6.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
(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
| 核心课程体系构成 | 序号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备注 | 
| 1 | A09A101B | 工科高等数学 | A | 11 |   | 
| 2 |   | 工科大学物理 | A | 8 |   | 
| 3 |   | 基础物理实验B | A | 3 |   | 
| 4 |   | 大学英语 | A | 8 |   | 
| 5 |   | 大学语文 | A | 2 |   | 
| 6 |   | 线性代数 | A | 3 |   | 
| 7 | E10B1110 | 生物与医学工程概论 | B | 2 |   | 
| 8 | E10B1610 | 解剖生理学 | B | 4 |   | 
| 9 | E10B2220 | 生物力学 | B | 3 |   | 
| 10 | E10B253B | 细胞生物学B | B | 2 |   | 
| 11 | E10B3310 | 生物医学传感器 | B | 2 |   | 
| 12 | E10B3320 |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 B | 3 |   | 
| 13 | E10B3330 |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 B | 3 |   | 
| 14 | F10B3340 | 生物医学仪器 | B | 3 |   | 
| 15 | F10C3130 | 生物医学工程专题 | C | 2 |   | 
| 16 | F10C3230 | 人体工效学 | C | 3 |   | 
| 17 | F10C3240 | 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 | C | 2 |   | 
| 18 | F10C3270 | 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 | C | 2 |   | 
| 19 | G10C4430 | 专业综合实验 | C | 3 |   | 
| 总         计 | 69 |   | 
| 备注:A、B、C分别代表校级核心课、学科与专业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核心课 | 
   (2)课程体系说明
    本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按照教指委《BME专业规划》,参照国际知名大学该专业课程体系,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进行建设,突出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一年级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夯实数理化和生物医学基础,在后续的课程中,按专业设置课程,同时兼有有航空航天特色。注重生物医学类和工程技术类两类实践能力的提高,主要培养生物医学学科和数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两种学科素养。
    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程部分、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部分和专业课程部分组成。
    1)公共基础类课程注重强化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大学英语、航空航天概论等课程,
    2)学科与专业基础课体现重基础和医、机、电、力充分结合的教学理念。分为生化和医学、机电工程、生医工程基础、生物力学四大类。既遵从我国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突出电类课程设置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近年来无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学器械法规方面的发展进步。
    a. 生物、医学基础类:包括生物与医学工程概论、生物与医学工程基础实验、解剖生理学及实验、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
    b.机电工程基础类: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
    c.生医工程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材料、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等。
    d.生物力学基础类: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生物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等课程。
    3)专业课程:包括生物医学仪器、人体工效学、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工程专题、医疗器械规范与法规等必修课程,同时设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与实践、数值计算方法、系统工程概论、生物信息学、航空航天医学工程概论等专业选修课程。
    7.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说明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前一年按大类和专业基础设置课程,拓宽知识面,后续课程按专业方向灵活设置,增加可选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方向性,突出学科方向特色。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的比重,注重自主性实验环节,加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为目的,强调对学生总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高这几个特点。实践类课程包括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工作性社会实践、工程认识实习、机械工程技术训练、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和毕业实习。其中,军训、认识性社会实践和工作性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国防意识、道德素养和社会经验;工程认识实习和机械工程技术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认识;在掌握学科与专业实验课程基础上,通过专业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验和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科研技能。此外,鼓励低年级学生进实验室开展科研活动、在专业环境和学科氛围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院本科教育的重要特色。
    8.最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为171学分。
    生物医学工程系系主任:牛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