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告 >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我院刘红团队探究月宫一号内不同环境对春小麦完整生命周期的影响

    2015年3月,我院刘红教授团队在期刊《Acta Astronautica》上发表题为《Evaluation of wheat grow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iomass yield and quality in Lunar Palace-1, plant factory, green house and field systems》(网页链接为: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4576515000740)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一篇,该期刊影响因子为1.122,Q1。

   小麦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BLSS)中核心粮食作物之一,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生长阶段形态、结构的生长分化及生物量积累、组成等都受到环境因子的调控。此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月宫一号”(LP1)、植物工厂、日光温室和农田生态系统等不同环境条件对春小麦完整生命周期中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千粒重、收获指数、生物量的大小及组成的影响,为长期载人密闭整合试验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小麦植株高度极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干扰,但影响效应的大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逐渐减弱。在LP1和植物工厂中小麦的单位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日光温室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栽培的同品种小麦的单位产量显著下降。在LP1和植物工厂中小麦的千粒重和收获指数也高于日光温室和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然而,小麦籽粒中蛋白质浓度却与单位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一定范围内,环境中CO2浓度越高,籽粒中蛋白质浓度越低,降低的程度与CO2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此外,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也极大的影响生物量的结构与组成,特别是在小麦成熟阶段影响“源-库-流”的物质分配。高CO2浓度环境可以降低秸秆中木质素的含量,有利于不可食生物量的循环再生。

【作者简介】董琛,学号BY1210107,系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1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刘红。

 

          小麦不可食生物量中粗纤维含量